您好,欢迎来到燕山国画院网站!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首页 > 画家资料 > 刘木龙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燕山国画院专业画家
刘木龙(刘龙),1980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燕山国画院特聘画家,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,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永乐宫书画院院士,杏花村书画院艺术顾问,田园画院副秘书长,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画家。
主要参展情况:
2002年作品《碧云作青衣》入选“山东省首届中国画双年展”;(山东美协)
2004年作品《月光如水》入选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”全国书画展;(中国美协)
2005年作品《生如夏花》荣获“黄河龙杯”中国画展优秀奖;(山东美协)
2009年作品《向阳》在“中国(芮城)第二届永乐宫国际书画展”中荣获百佳奖—最高奖;(中国美协)
2009年作品《春雨》入选首届“全国美术教师学术展”;(中国美协)
2009年作品《祥云》入选的“第二届工笔山水画展”;(中国工笔画学会)
2010年作品《荷香十里》在“中国(芮城)第三届永乐宫国际书画展”中荣获百佳奖—最高奖;(中国美协)
2011年作品《浴》入选第二届徐悲鸿奖中国画展;(江苏美协)
2011年作品《雨后》入选“中国(芮城)第四届永乐宫国际书画展”;(中国美协)
2011年作品《和谐家园》荣获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“全国新华书画首届大展”优秀奖;(新华画院)
2012年作品《向阳花》入选“中国(芮城)第五届永乐宫国际书画展”;(中国美协)
2012年作品《那个年代》入选“荆浩杯”中国画双年展;(国家画院)
2012年作品《万物生》荣获2012当代中国百名中国工笔画家提名展优秀奖;(中国工笔画学会)
2012年作品《记忆》入选第三届徐悲鸿奖中国画展;(江苏美协)
2013年作品《和平的日子》入选“泰山至尊”全国中国画作品展;(中国美协)
2013年作品《骄阳》荣获“凯风和鸣”首届全国花鸟画提名展优秀奖;(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)
2013年作品《岁月的记忆》入选首届“八大山人”全国花鸟画作品展;(中国美协)
2014年作品《春去春又回》入选“翰墨齐鲁”全国花鸟画展;(中国美协)
2014年作品《六识》荣获2014当代中国百名工笔画家提名展优秀奖;(中国工笔画学会)
2015年作品《玄境•鼎》参加首都博物馆2015年中国画作品展;(首都博物馆)
2015年作品《佛光》入选首届“八大山人”全国山水画展;(中国美协)
2015年作品《梵音》入选“多彩贵州”全国中国画展;(中国美协)
2015年作品《春江水暖》荣获第二届石景宜博士杯书画展优异奖;(中国美协,中国书协)
2016年作品《清风徐来一》参加“明德和融”中国画作品展;(中国画学会)
2016年作品《清风徐来二》入选“万年浦江”全国中国画花鸟展;(中国美协)
2016年作品《家园》入选“同心筑梦”.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;(中国美协)
2016年作品《绽放》荣获中国精神.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收藏作品奖。(中国美协)
主要提名邀请展:
2014年作品《北冥有鱼》参加“清风徐来”全国扇面书画名家邀请展;(杏花村书画院)
2015年多幅作品参加“色•象”当代工笔画提名展;(东方当代艺术中心)
2016年作品《自观自心》、《六度》、《无相》、《化相》参加“时代丹青”当代工笔作品提名展;(湖北美协)
2016年作品《六度》、《无相》、《真心虚灵》、《非来非去》参加“慎思.明辨.笃行”中国画精神品质的传承和发展邀请展;(北京台湖国画院)
2017年多幅作品参加“百吉千福贺新春”书画名家邀请展;(杏花村书画院)
2017年作品《如是观》、《潮声偈》、《不可说》、《三千界》、《唯心造》、《本相同》参加“千年古宣——百家金陵获奖作者晋京展”(千年古宣美术馆)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读画》
      大愚
刘木龙的画乍一看遵循着中国传统的文人风格,花鸟、山水均擅长,精准到位。然而却不是现实的写照和翻版,他是通过对画面结构与意境的主观处理,用现代人的视角向经典的先驱致敬。他安淡于朴实平凡的日子,留连于他的居所,在隐于市的自我小天地中,观照五蕴人生,吐露现代人的困惑与惆怅。
我们一直都在说看画,实际上,看,只是一个通道,随着眼睛,最终能够直达到你心里的:第一,要看画面好不好看;第二,画里面有些什么是看完了需要再想一想。这两者都是好作品的前提,而后者似乎更为重要,因为其中包含着“精神”的意思,倘若仅仅是前者,那也便是以往文人士大夫口中的工匠之作了。
好在,木龙的画作,除了好看,还有那让我们需要费些心思琢磨的东西。
艺术的表现当在于各取其质,当你想着重表现某个方面,势必要削弱其他方面。塞尚为了表现物体的稳定性,不惜放弃丰富的色彩和多姿的物象表现。木龙大概心里也有主张:他放弃对客观三维空间的描述,依据自我的需要去表现想象中的心理空间。如其画作“二维半空间”,即是一种对空间表现的探索和尝试,或者说是在中西方的绘画透视角度之间寻找到的一个消融点。
荣格说:向外看的人,做着梦。往内看的人,醒着。有意无意间,艺术家不断在内部追寻着些什么:那些冷峻的黑调,飘忽的表情、若有所指的姿态,演绎了当代城市星空下的个人思虑。其思其想,丝丝扣于当下。迷蒙,反思,诉求,内外交织的困惑,吸引着他不断试探下去。
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刘木龙来说想必是一种整理,生活和心绪的双重整理。整装待发,迎来的当是绘画上的新的突破和感觉。期待着!